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江苏教师发展研究 » 成果展示

学前3月:读《儿童主题博物馆》有感

最近看了《儿童主题博观馆-不一样的探究与艺术表征》这本书,其实光看这本书的名字我猜想肯定与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有关,但是对于这本书的副标题我还是比较想去理解的。带着些许疑惑、些许期待开启了我对这本书的阅读之旅。其实《儿童主题博物馆——不一样的探究和艺术表征》是深圳市第二幼儿园自主研发并梳理总结的“主题博物馆课程”成果,课程借鉴博物馆的思路,将幼儿园和班级的学习发展活动演化为有趣的“儿童主题博物馆”方式,以艺术探究并表征的方式串联融合了儿童各领域学习及发展。全书分四个章节,就儿童主题博物馆的性质和特点、儿童主题博物馆的一日生活流程、儿童主题博物馆实施五部曲以及课程内容进行阐述。该课程较好地融汇了西方“以儿童为中心”和中国“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特点,从纯粹的借鉴与学习走向创新其以幼儿园3-6岁儿童为主要对象,以儿童的一日生活和博物馆学习五部曲为教学组织形式,对区域活动、主题活动和一日生活进行了有益、有效整合,独创了用艺术手段表征儿童学习五部曲,探索形成儿童综合发展的关键经验,是一个基于儿童自主探究和艺术表征,在教师周密计划与支持下儿童高度自主参与的活动性课程。这个与我们现在崇尚的“课程游戏化”是不谋而合的。

那么基于我现在自身的从教经历来看,高度相关的还是区域化学习活动,因为这个区域化学习活动我们学校也一直在做,并且已经也有自己的一点小成果。读了这本书我觉得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以下几点:

一、时刻关注幼儿,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学会梳理总结。

儿童的主动学习既来自儿童的兴趣需要,也来自教师的引导和组织。这一句话一点都没错,前半句,基本上很多老师都能做到,现在在课程游戏化的影响下,很多老师都会关注幼儿,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生发一些有价值的课程或者区域化学习活动,但是这里我强调的是“时刻”,很多老师包括我自己,都做不到时时刻刻去关注幼儿,关注到了一点有价值的东西开展点活动,以为就可以了,儿童博物馆创设中学习材料的提供很重要,但是这些材料不是像“摆摊”一样,随便放方就可以了,它是根据儿童的兴趣及发展需要一步步有目地有计划地投入。学习材料的提供学习材料的提供是儿童主题博物馆创设的重要工作。不同的主题博物馆要关注到材料的特殊性、材料内在的指引性和材料的层次性与多元化。首先,每一间主题博物馆应该具有独特的材料。这些材料不仅物化了博物馆的学习目标,能够引发儿童的兴趣和进一步探索的愿望,更能帮助儿童主动学习与合作学习。时刻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梳理总结出对当阶段幼儿有价值的东西也是一个老师需要修炼的“基本功”。

二、 以儿童的自主活动为主要形式活动,要有很明显的领域特点,但是也应该整合。

儿童博物馆教育应支持儿童主动计划与决策、探究与表征、寻访与体验、回顾与反思、评量与收藏。这是一个发现、探索、建构和分享的快乐过程。它以儿童的自主活动为主要组织形式,而我们幼儿园的区域化学习活动是由幼儿自己选择,自主自由玩,但是儿童主体馆活动跟我们的区域化学习活动不大一样,我们的区域化学习活动分区分的很明显,科学区、美工区、益智区等等,老师在关注幼儿兴趣的时候更多地在那个区会关注相应的领域的东西,比如科学区就绞尽脑汁一味地挤关于科学类的“学习知识和技能”,而忽略了整合带给孩子全面发展的好处,儿童主题博物馆里它是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命名。比如“自来水馆”,孩子们可以在里面研究自来水怎么来的、喝进去什么感觉、水放在布上会怎么样等等一系列各个领域都能涉及,这样对于孩子们来说,自主探索的更好,获得更多的发展,对于老师来说,也不用绞尽脑汁往一个方向挤,所以区域内容可以相互渗透相互整合。

这是我对这本书看后最深刻的两点,其实这本书的精髓很多很多,很多案例、故事我们都可以用来借鉴和学习。“儿童主题博物馆”充分吸收了建构主义理论、儿童游戏理论、多元智力理论,等优秀的教学学和心理学理论,形成了“用体验感受快乐学习,用艺术诠释儿童文化,用分享拓展认知经验,用发展建构童年生活”的理念,将影响着每一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