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江苏教师发展研究 » 成果展示

学前4月:以问题为导向的儿童戏剧实施模式

儿童戏剧,是指儿童运用戏剧的手法进行体验、想想、扮演的一种戏剧形式,也就是“儿童视角”下的戏剧。人人都是天生的戏剧表演艺术家,这句话诚然有理。但是在儿童的世界中,生活中的表演与戏剧中的表演并不能无缝接壤,当我们以儿童的视角重新梳理幼儿园近二十年童话剧开展的状况,可以发现存在着几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儿童表达与儿童戏剧之间的距离

众所周知,儿童的学习载体是生活,是游戏,他们在生活中积累社会适应的各种能力,在游戏中积累创造生活的各种经验。儿童戏剧一定是来源于儿童经验,同时又需要经过一定的提炼和改造才能真正转变成儿童戏剧的相关经验:他们在生活中能够熟练地进行各类站位,但是到了舞台上,面对诸多干扰,他们无所适从;他们在生活中能够自然地沟通交流,但是到了舞台上,面对芸芸观众,他们紧张害羞……

——儿童主体与教师意图之间的平衡

师幼共同创生儿童戏剧课题成立的初衷就是希望改变儿童与教师之间的关系,通过师幼之间积极的互动来平衡主体与主导之间的矛盾。在以往童话剧筹备的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幼儿是演员,他们之间是从属关系,教师对幼儿的行为有支配权。但是,这样的儿童剧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仅仅是儿童舞台表演方面的技能高一些?我们希望,儿童戏剧是儿童自己的剧,演什么?怎样演?这些问题应该是儿童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

——儿童需要与剧本设计之间的矛盾

我们愈加了解游戏对幼儿的发展价值,然而在以往童话剧的剧本设计中,我们总是简单地理解游戏的价值,剧本中的游戏设计不是牵强附会就是生搬硬套。游戏应该是一种儿童戏剧筹备过程中的主要手段而非内容,游戏化地开展儿童戏剧是为了理解儿童年龄特点,满足儿童需要,游戏不是儿童戏剧表演舞台上的内容,而是自然地融入儿童戏剧的每一个环节之中,通过游戏与儿童对话,通过游戏与儿童交流。

一、儿童主场的界定

儿童视角原是一个文学概念,教育意义上的儿童视角是一种相对于成人视角而言的特定概念,是指成人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情感去热爱……因此,“儿童视角”下的戏剧,一定是儿童主场。

当儿童主场的观念迁移进儿童戏剧活动中,我们能够清晰地发现,儿童是戏剧活动的主人,他们的意愿、想法能够更好地在戏剧中实现,教师在与儿童的共创中,一方面能够关注儿童的兴趣与需求,另一方面更平衡了师幼双方互动的支点。

?二、儿童主场的戏剧活动实施策略

1.访问:了解儿童的需要

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在儿童的世界中,也许我们成人认为微不足道的一个角色确是儿童津津乐道的正道担当;也许我们成人理解的“善恶有报”,对于孩子来说远不如大团圆解决更能让人愉悦。儿童对于儿童戏剧的理解,远不如我们成人所期待的那样完美无缺,他们需要的是在舞台上自信享受的表达,需要的是快乐愉悦的参与,需要的是个性独特的自我放飞……只有教师真正地蹲下来,以一个“访问者”的角色与幼儿交流,而不是以教师的眼光去评判,才能真正发现、了解儿童的需要。

【场景链接】:选角风波

在中班的戏剧活动《新小蝌蚪找妈妈》中,我们一起设置了三个反派角色“红头鱼”来制造冲突。通过竞选,两位男孩选择了红头鱼角色,而女孩兜兜在老师的鼓励下也选择了红头鱼。在“玩戏剧”的过程中,兜兜表现“出色”却会有不愿表演的情绪出现,但在老师的鼓励下,她仍然坚持着……可是,在我们快要正式演出前几天,她却正式向我提出,不想演红头鱼了。

解决策略:

1)多角度地观察儿童。儿童在戏剧活动中的一些外在表现仅仅是儿童成长发展的某一方面,我们不能以戏剧活动的表演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只有多角度地观察儿童,从戏剧中,从生活中,从游戏中,全方位地观察儿童的各方面表现,才能更好的理解儿童,懂得儿童的真实需求。

2)多形式地了解儿童。儿童不是一张白纸,也不应该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独特而丰富的内心世界,有奇妙而精彩的创想天地,因此,教师不应遵循自己的主管判断,应该积极的建构多种了解儿童的方式,如通过家园访谈了解幼儿近阶段的兴趣需要,通过解读幼儿表征作品了解幼儿情绪变化等,通过多种形式,积极主动地了解幼儿的需求。

2.对话:与儿童内心的交流

与儿童对话,是师幼处于平等的站位,通过双方积极地互动,彼此重构经验、丰富经验。这是一种有意义地对话,通过谈话的情境,以多种对话方式(书面的、口头的)、使教师的儿童观、价值观得到互补与修正,同时打开儿童的视域,通过对话、聚焦、融合,实现儿童生命质量的升华与提高。

【场景链接】:小青蛙睡午觉

孩子的兴趣一直是剧情创编中最主要的支撑点。在分享绘本《999个青蛙兄弟》时,孩子们对“蛇”这个反面形象颇感兴趣;而绘本《青蛙三剑客与纽扣小偷》中青蛙寻找丢失纽扣的情节又激起了孩子们的侠客情节:“我想拿刀”“我要剑”“我要流星锤”......宫西达也的经典绘本《小青蛙睡午觉》给了孩子更多创编剧情的灵感:动物想吃小青蛙其他小动物肯定会来帮助他,比如蝴蝶、蜻蜓、小鸟。他们会大声喊小青蛙“青蛙小弟快醒来!”......

解决策略:

给予表征的机会。绘本给了孩子创编剧情的线索,他们想把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都融合在一个剧中。那么,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们记录自己的想法,并且融合这些元素,合理地呈现在同一个剧中:

1)提供角色形象设计单,鼓励大家把心目中的角色画下来,老师发现,孩子们更喜欢奇形怪状但内心善良的角色。

2)提供剧本情节串联图,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串联情节,老师发现,孩子们的逻辑思维已经开始萌芽,虽然还不够合理,但已有前因后果的概念。

3)提供大结局票据投选,鼓励孩子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结局,老师发现,大团圆的结局远比善恶有报更能让孩子感到愉悦和成功感。

——谈判:寻找与儿童沟通的可能 

谈判,体现的是平等与尊重。与儿童谈判,是教师主观意愿与儿童意愿的有机融合,切入的时机、沟通的方式、谈判的内容,影响着师幼互动质量,决定着儿童戏剧的发展走向。

【案例】兜兜罢演

《新小蝌蚪找妈妈》中,兜兜的罢演造成剧本排演的搁浅。老师与兜兜谈话:“你为啥不愿意演?红头鱼是主角啊!”兜兜说:“红头鱼是坏蛋,我想演好人。”老师:“可是角色现在都已经定下来了,已经没有空的角色了,怎么办?”兜兜想了半天:“那就让红头鱼不要那么坏!”老师赞成:“这是一个好主意,我们一起来改改。”

解决策略:

1)为幼儿提供聆听别人观点的机会。一方面,能够有助于他们提升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让儿童学会处理自己的沮丧情绪,鼓励他们积极地与别人沟通。

2)提供支架让幼儿克服困难。开展一些集体讨论,探讨一些问题、争议和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适当地坚持教师的意见,这是教师能够对幼儿做的最大支架,通过支架的建立,陪伴幼儿找到问题的解决策略。

师幼共同创生儿童戏剧,每一个人都是戏剧的主人,当师幼或幼幼出现意见相左的时候,不是教师的一言堂,也不是儿童随意的试误,通过谈判,师幼、幼幼双方不断地交换意见,发现彼此意见中的缺口,交流彼此的想法,教师影响儿童,儿童影响教师,儿童也可以影响儿童,师幼双方通过彼此心中的蓝图吸引着对方向儿童戏剧更美的风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