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当前位置:东部卓越教师 » 学情简报

相聚云端齐探索 潜心研修促提升 ——江苏省卓越教师创新培育计划(2021)第三次集中研修(网络)侧记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我们不断地与优秀的人、

与先进的教育理念相遇,

向上飞扬,向下沉潜。

东风化雨露,研修天地春。4月17日,江苏省卓越教师创新培育计划(2021)的全体学员齐聚云端,开启了第三次网络集中研修的第二场培训之旅。本次研修立足“课标研究能力提升”这一主题,通过通识培训、理论引领、专家导航、教育沙龙等形式展开。江苏省师干训中心副主任徐伯钧博士、教师发展部主任韩益凤博士、合作发展部高级讲师汤海珍老师全程参与此次研修活动。

寰俊鍥剧墖_20220419143422.png

本次全天培训由英语组魏志坚老师主持。

寰俊鍥剧墖_20220419143537.png

课标研究:走向专业化研究视角

      研究课程标准对于教师来说意义重大,它有利于教师从宏观的视角整体把握所教学科的目标与要求,整体建构学科知识体系。17日上午,全体学员聚焦“课标研究的视角与方法”,分学科聆听了专家的讲座。

语文学科:深度学习

江苏师范大学王力教授围绕“概念辩证:课标研究的内涵”“课标研制的历史”“课程内容的研究视角与方法”“教学建议的研读视角与方法”四个维度,全面解读了新课标研究立足的视角和方法。课标研究应厘清其概念的边界和内涵,以动态的视角去追溯和展望课标发展的历程,明确课标研制的学理依据和实践依据。在此基础上,王教授带领我们提炼课标发生变化的关键语句,关注这些“关键词”的具体指向,并就“语感”和“语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要素占位展开详细阐述。此外,王教授还采用问答的方式与我们进行了交流与互动,助力我们在“通”的基础上形成共识,将“同”的理念进一步延展和深化,促使我们形成深度的感悟和思考。

1650350239464043.png

数学学科:思维共鸣

       江苏省特级教师、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潘小福院长引领数学组进行了研修活动。潘小福院长提前布置预习作业,推荐学员学习即将出台的2021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关资料,组员们提前学习、思考,为研讨活动做好充分准备。研讨中,首先由潘香君、王燕琴、刘薇、吴学鸾四位老师交流新课标的学习心得,她们整体把握、细处探究,或解读核心素养,或聚焦数学眼光,达成对“三会”的共识。潘院长给予高度评价的同时,逐一点评,有针对性、指导性,深入浅出地为大家解读新课标的变化。潘院长提出的“实践性解读”如醍醐灌顶,一下子打通了学员们的 “任督二脉”。

       随后,陈晶、嵇瑶、胡新猛、包春进四位老师交流《百分数的意义》一课的教学设计,熊纪鹏和周峰老师就教学设计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四位老师立足教材、聚焦课堂,重视概念本质的理解,从传统意义上来说都是好课,但是潘院长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新课标理念下,能否突破自己?百分数的教学怎样关注其统计意义?在教学设计的思考和变化中有哪些收获?潘院长的点评和指导为大家打开了教学设计的新视野。

       最后,潘院长基于课标研究的视角与方法提出建议,并总结了新课标的变化对未来教学的启示。汤海珍老师寄语大家以“学—思—研—行”促进自身的成长。

寰俊鍥剧墖_20220419143748.jpg

英语学科:且思且行

       南京师范大学陈莉萍教授围绕英语课标的背景和定义、设计理念、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四个维度展开论述,向学员们深入浅出地阐明了英语课标研究的视角与方法。陈教授亲切随和,善于引用教学实践中的案例,让学员们对于课标这一看似高深的研究不再望而却步。

      首先,陈教授明晰了外语课程标准制定的特殊性,要基于国家战略发展、自然发展、个人发展和语言发展;接着,她分别从哲学、语言学、心理学和社会学这四个视角具体展开,鼓励学员们站在理论的高度来研读课标,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最后的互动交流环节,陈教授与冯胜男、陈旭兰等老师就课标与教材、课标与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让与会的教师豁然开朗。陈教授的讲座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引领,又有脚踏实地的实践经验,让学员们对课标研究有了新思考、新策略。

寰俊鍥剧墖_20220419143825.png

寰俊鍥剧墖_20220419143829.png

寰俊鍥剧墖_20220419143832.png

寰俊鍥剧墖_20220419143839.png

专业表达:走向反思性教育实践

      教育写作是教师进行教学艺术、教育理论、教育问题研究与总结的重要方式。写作能促进教师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自我。17日下午,《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社实践版编辑部杨孝如主任给学员们带来了题为《教育实践是如何“变成”教育论文的?》的专题讲座。

      杨主任的讲座围绕“选题:如何选择实践成果?”“研究:如何提炼实践成果?”“写作:如何表达实践成果?”和“投稿:如何发表实践成果?”这四个维度展开。他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案例帮助学员们理解了“为什么要进行专业表达?”以及“如何进行专业表达?”,杨主任还鼓励老师们多读多写多思考,在笔头的锤炼与思维的锻造中,将目光投向现实,将心落到孩子身上,将教育落到心上,让反思性实践成为教育生活的日常状态。专业的知识、创新的视角和前瞻的理念让老师们对教育写作有了新的感悟、新的提升。

寰俊鍥剧墖_20220419143947.png

内化提升:走向自觉型发展团队

      专家的引领、团队的同行、同伴的互促,让每一位学员在学习的场域中感受、体会、领悟和提升。此次学习活动结束后,各组学员们都形成了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学习感言(语文组)

数学组

英语组

心有所持,搏浪前行。从“看见”到“洞见”,我们改变自己的观念,突破视觉的盲点;从“遇见”到“远见”,我们坚持内在的规律,延展教育的广度。我们手举火把探路,寻找灯塔守望,期待在将来不负时光、不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