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当前位置:东部卓越教师 » 研修日志

【江苏】一种力量的浸染——京苏粤浙教师研修班江苏站学习小结

一种力量的浸染

——京苏粤浙教师研修班江苏站学习小结

无锡市五爱小学   杨冬

这次参加京苏粤浙教师研修班的培训,感觉自己收获良多,可以说从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成长,得到了力量,在第一期江苏站培训结束之时及时梳理回顾7天的学习,必将能够促进以后更好地学习和工作,现撷取主要收获略作整理。

一、思想的力量

学习的第一个收获就是收获了思想的力量。第一个讲座是南师大教授杨启亮先生所做的报告,报告的主题为“教学有效性的几个基础问题”。杨教授在报告开始就一连提出了好多个问题启发我们的思考:基础教育的基础是什么?有效是指教的有效还是学的有效?教师教学有效的价值意义从何而来?我们培养的学生是未来的公民国民还是考生?

这些问题引起了我深深地思考,也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我们的教育到底为何而来,指向何方?一直有人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我们的所作所为似乎在说:“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输在起跑后;让孩子现在遥遥领先,但是长大后再输。”我们——教师、家长乃至这个社会都在把起跑当做终点对待,这怎么还是基础教育呢?

老子说:素而不饰。素质教育作为一种需要毕生追寻的梦想,最应该遵循的就是教育本身的规律。我们首先就应该立足儿童本身来看待教育的过程。从学习过程的体验来看,学生的学业负担很多时候并不仅仅是指数量上的堆积,更多时候恰恰是一种心理上的不堪重负。所以,追求有效首先可以抛却无效和负效的东西,尤其是会增幅学生负面学习心理的内容更应该作为抛弃的首选。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教研活动中,乃至学校任何有关教与学的活动中,违反教学规律的行为都应该努力抛弃,还教育一个清清爽爽的本来面目。我想,做好减法之后再做加法在在如今现状中似乎具有更大的意义。

当然,在关注儿童的过程中,要警惕一种思想的抬头。有些老师在面对这种思潮的时候,开始让学生主导一切,似乎我们关注儿童就可以把一切都教给儿童了。但是,某些著名的教育现象只是个例,并不能作为一个普世性的规律来对待。当我们交出作为一名老师的教育权利的同时,其实也交出了教育者的责任和良心,而且无数的事实证明,教育中“关注儿童”不是“让位儿童”,给予学生空间也不是撒手不管。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是必然的,关键是我们将把学生导向何方,这是每一个有梦想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索的!

二、行动的力量

本次培训的后半程是跟岗学习,我们一组13人来到了无锡市南湖小学,跟随武凤霞导师学习。在短短的几天学习中,我深刻感受到了一种行动的力量。

南湖小学是两年前由两所普通村小合并而成,并异地重建,学校硬件条件那是一流的水准,但是在合并初期,学校的软件确仍然是老样子,武校长就是她的第一任校长。武校长基于学校教师的情况,反复思考之后开始推行“测导延写”的课堂教学范式,“测”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马上要进行检测,一般包含前测和后测,占时5分钟;“导”是指本次课堂教学内容的主要部分,占时20分钟;“延”是指结合本次教学内容的写作训练点进行延伸拓展,占时5分钟;“写”是指抓住上述写作训练点进行课堂写话训练。

仅仅简单地从文字感知,就可以想象这样课堂的要求是很高的,尤其是对于原先普通村小的老师来说,更是非常困难。这项教学实践推行所遇到的阻力是可想而知,就连区域范围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武校长或者说南湖小学一点一点地啃了下来,如今,展现在我们培训班面前的课堂已经能够很好体现这个教学范式的意图,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从另一个角度思考,我们都会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面对各种不合理的现象,或者我们总会在有的时候一些思考,一些教学改革上的冲动。但是,我们往往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默然放弃了,泯然于烦琐的点滴工作之中,遗忘于时间之中。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尝试着努力去思考和行动,但很多时候自己确实在犹豫,在观望,我深深地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先迈出那一步,让自己行动起来,在行动之中思考、调整、实践……行动,应该也是一种力量!

三、知识的力量

平时,我常常觉得自己算是一个爱读书的人,读书的范畴也很宽泛,知道的也挺多,并经常为此而沾沾自喜。但是在这次培训之中,我却感觉到了自己读的书还是太少了!并不由感叹,知识真的是力量!

举二个小例子。

1、讲课的老师在课堂发散时说:“人遗忘的规律是20-28分钟开始第一次遗忘,6小时之后开始第二次遗忘。所以,我们要在课堂30分钟左右进行小结,要布置学生完成课堂作业。”

2、我们常常在教学中喜欢让学生带问题初读课文,边读边想。可是从身心规律来说,除了能够一心二用,人是很少能做到边读边想的,所以我们应该是让学生认真诵读之后再思考问题,或者是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我听了恍然大悟,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里也有着科学道理,那么当我们明白了之后必定就能够做得更好。

推荐几本培训时了解的书吧,我会认真阅读学习,也推荐给大家。我们真的需要做教育的力量!与君共勉!!

南怀瑾《论语别裁》;

陈向明《搭建实践与理论之桥》

舍恩(美)《反映的实践者》;

帕尔默(美)《教学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