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当前位置:东部卓越教师 » 研修日志

教孩子成为他们自己——对基础教育段教学有效性的反思

20151019日,注定不平凡。京粤苏浙第二期中小学卓越教师高端研修班如期举行。简短却热情洋溢的开幕式之后,著名教育专家杨启亮教授给大家作了“教学有效性的几个基础问题”的主题讲座,讲座从是谁有效?”“哪些课程有效?“是创造实在价值还是符号虚假的有效?是在显性范畴里有效还是在隐性范畴里有效?“”课堂有效性的观念与冲突等五个方面,让我们返回教学有效性的原点进行思考,老教授幽默的语言风格,睿敏的思想触角,实实在在的落脚点,让我们在笑声之余陷入了沉思;下午,四省专家导师见面之后,由北京教育学院吕俐敏教授组织的破冰之旅,采用小组认识、组外结识和“陈列待认等游戏方式,让大家在自我实践和探索”中认识和了解了彼此;接着,吕教授专门给大家介绍了“项目学习”这一新颖的教学方式。

有意味的快乐总会带来反思,看似普通的一天,却带给了我们无尽的回味——基础教育段教学的有效性到底是什么?

基础教育段教学的有效性,在于教孩子成为他们自己。

刚出生不久的婴孩对着镜子里面的他发现了一个自我,从此开始了追寻“自我”的历程。然而,孩子慢慢发现,自从他被“抛入”到这个世界,他却逐渐失去了自我,因为每一个孩子被抛入到世界的孩子都会陷入“沉沦”。于是,他们试图与这个世界的诸多他者搏斗,以慢慢寻回自我。但他们的力量是那么薄弱。因此,他们需要教育。

“学”有一种字源解说是:在围着的栅栏里学习,体现了一种专门的学习活动;“教”这个字原本来源于,似乎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原本是帮助孩子的。

如果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那么,我们的教学目标似乎是明确的,那就是让孩子们找回自我而露出欣喜的微笑。这,也许就是杨启亮教授所说的“孩子的有效吧。

然而找回自己,谈何容易?

海德格尔说,这个“自己”(存在)往往是看不见而只能意会的。孩子在发现自我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的,这种需要孩子健康的身体和心智来驾驭。这是基础。这个基础需要合格。

我想,杨教授所说的基础教育的最根本的内容和要求也许就在于此了。当我们将孩子当作跟物质世界里的物质来教(美其名为塑造)的时候,我们将继续使孩子们“沉沦”,因为他们将失去精神(当前语文教学的过度语用论不就是如此么?);当我们太关注“虚荣的符号的时候,孩子们将成为被利用的工具,孩子成就了成人的未来而失去了自己的历史,失去历史的他们,还能找回自我么?

十二岁以前的孩子正处于人生的的阶段,所谓的就是一种“好奇,一种想象,好奇和想象所需要的正是健康的身体和心智。当他们坐在卷山题海中时,他们会有健康的身体吗?当他们被迫起早太黑披星戴月的时候,他们会有健康的身体吗?当我们跟孩子们一句一句分析语法结构,一段一段分析形象情节,一篇一篇总结思想感情的时候,孩子们会形成对语言的美的认识吗?当我们挤压了音乐美术课,当我们挤压了劳动技术课,当我们挤压了科学信息课,他们会有美好的心智吗?我们的每一堂课都是一个自足的时空时,他们会对学习感兴趣吗?……当他们身心俱疲的时候,他们曾经的自我早已抽身而去,孩子们将永远无法抵达了。

每一个人生都是一段独特的旅程。人生下来,就将未来带给了自己,因为不是我们走向未来,而是未来走向我们。因而,作为教育者,作为教育者的教,也许更需要的是一种同情和发现。同样是学语文,有的孩子听觉理解系统很强劲,有的孩子朗读表达有优势,有的孩子书写能力不一般,有的孩子口语交际吸引人……他们的未来正走向他们自己!但,老师的强暴也许会给他们一个不应属于他们的未来!我们如何看待合格?

也许我们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对了,也许我们给了孩子们具有无限性时空的课堂,孩子们就会走向合格了?这个合格就是所有的人都优秀?这太危言耸听了,但对于处于的阶段的孩子来说,正不啻是真理!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内容?我们需要怎样的方法?其实内容正就决定了方法,不是么?这里的方法就有点类似于杨教授所说强调的了。

或者,下午吕俐敏博士所提出的项目学习能给我们以帮助。我很欣赏这种提法。杜威先生曾经说过,所谓的知识,其实就是经验的形成。自然,这种经验首先需要一种经历,所谓在做中学。所谓的项目,就是孩子们的过程、所经历的过程了。每一个项目在“做的过程中,孩子们将会调动大量的自我经验,投入大量的情感,开放大量的感觉;每一个项目的过程,将是一个个综合经验的形成,孩子的交往、孩子的言语习得、孩子对世界的认识、孩子对于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吸纳,孩子对自我的认同等等,都会同时得到发展,虽然每一个孩子发展的个性和程度不同。我在想,这种项目学习也许可以投放到不同学科当中去。

这使我想起了今天下午的破冰之旅,“冰的字源原本是金属的凝结,破冰之旅,是将这金属融化。融化的热度使得我们大家血液奔腾起来,于是我们全身心投入,在投入的过程中,我们彼此互相认识,并感受着彼此的真诚,感受着自己的勇气,体验着同伴的目光,反思着自己的言行,难道,这不是一种很好的项目学习么?

这种项目学习,不正是让我们在“他人的镜子里发现自我(拉康)么?如果,我们的基础教育果真达到此种境界,也许孩子们升出十二岁的地平线的时候,他们才真正看到真理的存在而走向真!

20151019日,基础教育在我们眼前换了一种姿态!

(东部卓越教师第二期高端研修班小学语文组 陈林(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