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闻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新闻

让乡村教师成为乡村社会文化建设的中间力量

阅读人数413

在第三十二个教师节来临前夕,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推进会,表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和从教30年的乡村教师,刘延东同志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消息传来,默默耕耘在乡村教育战线上的一线教师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无不欢欣鼓舞,深受激励。

长期以来,广大乡村教师守望乡村学校三尺讲台,肩负着亿万乡村孩子的教育使命,他们安于贫苦,敢于奉献,勇于坚守,无怨无悔,将自己的青春年华无私奉献给农村教育事业,他们用自己的知识与智慧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用坚实的脊梁支撑了农村教育的天空,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了应尽的力量。但是,由于过去城乡二元体制等对乡村教师的隐形排斥,他们却长期处于社会序列的末端,工资待遇不高,生活条件较差,社会保障不到位,心理压力大,职业幸福感偏低,难以获得社会普遍的尊敬。近年来,通过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国家普遍提升了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完善了社会保障政策,但由于对长期坚守农村教育一线的乡村教师的宣传还不够到位,有些政策还有待进一步落实,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仍然是农村义务教育中的“短板”。

教师荣誉是一种国家和社会对于教师辛勤付出和获得成就的肯定和赞扬方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年)》提出“国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设立荣誉称号”。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出“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并建立多层次的教师荣誉系统。根据国务院部署,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决定自2016年起,组织开展“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荣誉证书颁发工作”。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既是对乡村教师的肯定与认可,更是一种精神激励,该举措将有利于营造全社会支持乡村教师和乡村教育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激发广大乡村教师投身于乡村教育事业的动力和信心,使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乡村教育发展越来越好。

但是,乡村学校通常地处偏僻,环境较差,条件艰苦,为了更好地起到激励乡村教师乐于从教,促进形成“尊师重教”的普遍社会风气,对乡村教师荣誉表彰制度还应有更全面系统的制度设计,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其一,应上下联动,建立稳定的荣誉表彰制度,让乡村教师成为受人尊重,令人羡慕的社会职业。乡村教师在贫穷落后的乡村学校坚守30年,将半辈子的心血和全部的青春奉献给农村教育,这份无私的奉献和清苦,真正值得尊重和表扬。“从教30年荣誉证书”是对广大乡村教师辛勤工作的最大认可,其激励效果需要放大,各地教育部门要举行相应的表彰仪式,使广大乡村教师在感恩和激励的文化氛围中,对乡村教师职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通过隆重的授奖仪式,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广大乡村教师感受到全社会的尊重,让乡村教师具有极高的权威和声望,成为乡村社会名副其实的精神领袖。

其二,应加强价值引领,让乡村教师成为重塑乡村社会文化的中坚力量。某种程度上,乡村知识精英群体缺失正是导致乡村文化衰落的重要原因,乡村教师教育乡村群众,以言行化及乡村社会,传播优秀文化传统,影响乡村社会文化,理所应当成为乡村知识精英群体的中坚力量,因此发展乡村教育、重塑乡村社会文化的关键在乡村教师,可以说,乡村教师是建设新农村、重塑乡村文化的灵魂。为此,舆论宣传上,要大张旗鼓积极宣传乡村教师职业的神圣性,号召社会学习乡村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崇高品格,重新恢复和弘扬乡村“尊师”的社会传统,改变乡村教师在乡村社会中的边缘境地。政策导向上,要继续提升乡村教师的收入待遇和社会地位,让乡村教师有足够的职业荣誉感、有相当的社会话语权、有合理的工资收入和生活待遇。有了物质基础和社会地位,才能让乡村教师有机会、有能力并且有动力致力于促进乡村文明建设、重塑乡村社会文化的伟大事业。

“春风化雨、桃李芳菲”,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生动描述。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章开沅先生曾讲到“教师是人间最伟大、最可爱的职业”。在中国社会的转型发展期,教育发展不平衡、乡村文化衰落的现象不容忽视,乡村教育需要关注,乡村社会文化也需要重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32个教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共同呼吁全社会进一步重视乡村教育的发展,让乡村学校成为当地文化建设的高地,让乡村教师真正成为重塑先进乡村社会文化的灵魂和中坚力量。(作者马敏为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来源:人民网   



通讯单位: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